两会期间,“民生问题”成为各界委员、代表、甚至记者热烈讨论的话题。多位来自港澳和内地的委员代表们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,在当前CPI日渐攀升、负利率持续加剧的情况下,普通投资者应该学会如何正确的投资理财,实现财产保值增值。
港澳市民热衷“内地概念”
全国政协委员、香港立法会议员林健锋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,近几年来,香港市民赶赴内地投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。他表示:“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在深圳工作,在深圳消费、投资、购买深圳房产都在情理之中。”
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此次两会报道期间,与许多港澳的记者同行聊天时发现,与内地相关的投资渠道、理财产品受港澳市民追捧程度远远超过本报记者的想象。
来自香港的财经记者宋小姐告诉本报记者:“我自己的股票投资组合中百分之百都是内地股票,多为来港上市的内地保险公司,比如中国人寿、中国平安等。我觉得这些公司具有成长性,而且市场很大。”宋小姐介绍,香港股市每天有7成左右的成交量来自具有“内地概念”的上市公司。许多香港的商业人士和投资者都认为,香港公司在成长性方面,远不如内地公司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人寿保险(集团)公司总裁杨超则建议,刚刚就业的年轻人要合理配置自己的资金。“在国外比较普遍的是,30%、30%、40%的分配。30%用于日常开销、30%用于投资理财、40%用作储蓄。但是,投资者一定要对自己的投资风格有个判断,切忌盲目投资。”杨超指出,鉴于目前的高通胀问题,可以适当增加投资、减少储蓄。
楼市投资观点大相径庭
林健锋委员认为,随着香港、澳门和内地的紧密度日益增加,交通、生活等会越来越方便。“投资方面的交流会越来越多,但是我认为炒楼是很危险的。因为投资房地产的资金量很大,一旦有大的变动,就会影响整个投资。投资房地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但是股票就相对容易些,我就倾向于投资流动性较高的产品。普通投资者要了解自己的资金实力和预期回报率,掌握投资市场未来的趋势和情况。”
宋小姐告诉本报记者:“我目前有一部分资金用于“供楼”,大概占两成左右,但是据我了解,大多数香港人的月供比例都在50%左右,并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投资房地产。而且,我也不建议做房地产这类流动性较差、风险较高的投资。”
由于香港的市场化程度很高,很多香港人会选择专业的投资顾问和投资渠道。宋小姐认为,投资股票、基金和理财产品等,不仅灵活而且收益也相对稳定。“我知道有些内地朋友会投资黄金,比如购买金条。但是,我觉得购买黄金会占据很大的开支,而且流动性不够。我会选择购买一些和黄金挂钩的理财产品。”
港澳投资者对于房地产投资的观点和内地大相径庭。记者随机和几位内地同行聊了聊,多数人都表示,由于通胀趋势日趋加剧,投资房地产是最具保障的。他们表示,目前会继续观望房地产调控的效果,未来一旦看清了形势,就考虑购买房产。
很厉害下噢~
ReplyDelete